湿疹的中医治疗

中医治疗湿疹颇具特色,本着标本兼顾、内外并治、整体与局部结合的治疗原则。 1内治法中医辨证 1.1湿热并重证 等待:多见于急性湿疹、慢性湿疹,主要是急性发作。皮肤损伤开始潮红烧灼,…

中医治疗湿疹颇具特色,本着标本兼顾、内外并治、整体与局部结合的治疗原则。

1内治法中医辨证

1.1湿热并重证

等待:多见于急性湿疹、慢性湿疹,主要是急性发作。皮肤损伤开始潮红烧灼,出现红斑、丘疹、丘疹、水泡、集群分布、部分侵蚀、渗出、严重瘙痒、伴热、心烦、口渴、大便干燥、尿短红、舌红、苔黄、脉搏光滑或数。

治法:清热利湿。

方药:龙胆泻肝汤。龙胆草、甘草、栀子、黄芩、柴胡、生地、通草、车前子、泽泻、当归。

湿象重加:黄柏、茶;热者加白茅根、生石膏;

瘙痒严重者加:苦参、白鲜皮、地皮、刺藜;

大便干燥者加:生大黄;

脓加:银花、连翘;发热,增加绿叶。

1.2风重于湿证

等待:多见于湿疹急性期,病发以上半身为重,皮损以红斑、丘疹为主,水泡少,渗出少。瘙痒严重,抓挠多,舌红,苔白,脉弦光滑。

治疗方法:祛风清热除湿。

处方:局方消风散加减。荆芥、防风、羌活、僵蚕、蝉衣、川芎、藿香、厚朴、陈皮、茯苓、甘草。

红斑明显者加:生地、生石膏、知母、丹皮。

1.3热重于湿证

等待:多见于湿疹的急性期,相当于丘疹性湿疹。全身多发红色小丘疹,芝麻大小,瘙痒极大,刮伤出血,加热,凉爽舒适,心烦,口干,便秘,尿黄,舌苔薄白,脉弦光滑。

治疗方法:凉血清热,祛风除湿。

处方:凉血除湿汤加减。生地、丹皮、赤芍、草、海桐皮、苦参、白鲜皮、地肤子、六一散。

皮损红肿者加:胆草、车前草、马齿苋;

局部渗出加:泽泻、冬瓜皮。

1.4脾虚湿蕴证

等待:多见于急性、亚急性湿疹,皮肤损伤为丘疹、丘疹、水泡密集片,侵蚀明显,渗出较多,局部皮肤轻度潮红、瘙痒、不良、疲劳、腹胀或大便不成形。舌脂肪有齿痕,苔藓光滑或油腻,脉弦缓慢。

治疗方法:健脾祛湿。

方药:除湿胃苓汤加减。苍术、厚朴、陈皮、猪苓、泽泻、赤茯苓、白术、滑石、防风、山栀子、通草、甘草。

糜烂明显,渗出多,可加马齿苋、冬瓜皮;

瘙痒甚至可以加乌梢蛇、刺藜;长期皮肤变黑的可以加丹参、当归。

滋水过多者,加苦参;纳差,加藿香、佩兰;

腹胀,增加腹皮;湿蕴化热者,加黄芩、连翘。

1.5血虚风燥证

等待:主要见于慢性湿疹,病程长,皮肤肥厚粗糙,鳞屑痂多,或苔藓样变化,颜色暗沉或色素沉着,阵发性瘙痒。舌淡苔白,脉细弦。

治疗方法:养血润肤,祛风止痒。

处方:当归饮料加减。当归、白芍、川芎、白蓟、防风、荆芥、紫草、鸡血藤、黄芪、乌梢蛇、生地、何首乌、烤甘草。

瘙痒不能入睡加珍珠母、生牡蛎、夜交藤、酸枣仁;有少量糜烂可加车前子、泽泻;

皮肤粗糙肥厚,加丹参,何首乌。

1.6阴伤湿恋证

等待:主要见于慢性湿疹,皮肤损伤表现为丘疹散落或集群,渗水少,旷日持久,皮肤干燥或头皮屑,瘙痒,口渴不想喝,舌红,根少,脉弦细。

治疗方法:滋阴除湿。

方药:滋阴除湿汤。生地、丹参、元参、茯苓、泽泻、蛇床子、白鲜皮。

气虚明显者,加生黄芪;

苔藓样变明显者,加桃仁、红花;

伴胁肋胀满,口苦咽干,大便干燥,加防风,生地、白芍加量。

1.7风邪阴郁,扰乱心神证

等待:主要见于慢性湿疹。皮肤损伤表现为丘疹散落或集群、皮肤干燥或头皮屑、严重瘙痒、易怒、焦虑、失眠、舌红苔白、脉弦光滑。

治法:重镇搜风止痒。

方药:重镇活血汤。代赭石、生龙牡丹、珍珠母、石决明、三棱、峨术、丹参、赤芍、乌蛇、银花、连翘、秦龙、漏芦。

皮损肥厚者加夏枯草,增加三棱,

用量;皮损瘙痒者加白鲜皮、白蓟;

大便干燥者加酒军。

湿疹分为7型辨证论治,但临床上往往诸因相间,诸证交杂,治疗不能拘泥于某一类型。

湿疹的病因主要包括湿、热、风。

湿度过高会渗出和侵蚀;热度过高的人会充满潮红;风过高的人会发痒。本病急性期以祛邪为主,后期以调理为主,脾胃为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源,脾失健运则湿邪内生,郁而化热,热盛风,湿疹由生。

过去,本病的治疗药物多为苦寒伤胃,加重本病。脾失健运是其根本原因。健脾利湿是治疗湿疹的本方法。同时,结合局部皮损辨证,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。

2皮损部位辨证

2.1头上肢湿疹的治疗方法多为疏风清热利湿,但要区分风、热、湿的严重程度。

治疗中常加入引经药:菊花、荆芥、防风、桑枝、片姜黄、鹅不食草。

2.下肢湿疹的治疗主要是凉血清热,祛风胜湿。

引经药常加入治疗:苍术、牛膝、木瓜、独活、黄柏。

2.乳房湿疹、耳湿疹与足厥阴肝经、足阳明胃经密切相关。

治疗中适当加入疏肝清肝药物和清胃养胃药物。

2.4手部湿疹

手部角化性湿疹或皲裂性湿疹,多由风邪外侵入皮肤毛孔,堵塞皮肤脉络,长时间变热干燥,肌失所养而成燥证,

治疗多以养血活血、润燥祛风为主;

手部水疱、渗出性湿疹,常因脾失健运,湿从内生,充满肌肤浸泡和本病,长期易耗血伤阴,化燥生风。

治疗多以健脾祛湿、养血祛风为主。

2.5外阴湿疹

湿热型:外阴皮肤潮湿腐烂,瘙痒严重,治疗多为清热祛风除湿。

干燥型:多为湿热久蕴、耗血伤阴、血虚风燥所致。但由于病情持续时间长,毒邪复染,因此在养血祛风中加入杀虫剂治疗更为合适。

3中医外治法

外用药物作用于局部皮损,直接到达病房,便于局部渗透吸收,加速皮损消退,减轻自觉症状。

外治法根据主要皮损的形式进行分类治疗。

3.1急性期湿疹

糜烂渗液明显者,用中药湿敷,常用马齿苋或黄柏或生地榆,选用一种,30种g冷湿敷,用纱布浸泡8层,稍微拧一下,然后湿敷在皮损上,每5分钟重复一次,每天30分钟左右,每天3~4次。

它可以达到收敛、清热和解毒的效果。湿敷后皮肤损伤渗出减少,容易出现皲裂、疼痛等症状。此时应给药油清热祛湿,生肌长肉。二妙散或绿白散可用香油混合成糊状,敷在伤口上,或外用湿疹膏、黄连油或紫草油。

3.2亚急性湿疹

以红斑、丘疹、丘疹为主,外用水包油霜,既方便药物吸收,又能使邪热渗透到肌表。

常用止痒润肤霜、冰黄皮乐软膏、羌月软膏、皮宝软膏。

3.3慢性湿疹

本着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的原则,根据皮损态进行治疗。

3.3.1皮损干燥瘙痒,治疗养血润肤,疏通。

常用药物:艾叶、透骨草、红花、丹参、荆芥、防风等30种g,加水煎30分钟,放温洗患处。

3.3.2皮损角化肥厚或鳞屑多,治疗养血疏风通络。

常用药物:王不留行、明矾、透骨草、五倍子、荷叶、丁香、当归、红花,加水煎煮30分钟,放温泡洗患处。

3.3.3皮损肥厚皲裂者,可加白芨、黄精等;

瘙痒严重,加苦参、白鲜皮、蛇床等。

皮肤变红,加丹皮,生地。

皮肤又厚又黑,加上当归、桃仁、红花。浸泡后皮肤肥厚浸润,可外用复方五倍子膏,皲裂者外用玉红膏。

4针灸治疗

4.1.对于慢性湿疹皮肤肥厚、苔藓样变化的患者,梅花针可用于局部患处皮肤轻微充血,也可用于放血治疗。

4.2针灸取大椎、曲池、三阴交、神门为配血海、足三里等穴位,中强度刺激,留针20分钟,2天一次。用于慢性湿疹。

4.3艾灸法将艾柱放置在皮疹周围,每隔1次.5cm1强,顺次点燃,2天1次,有很好的止痒作用。适用于慢性湿疹。

湿疹的治疗原则是尽快控制皮肤炎症,缓解瘙痒,通过延缓和减少发作,恢复或加强皮肤屏障功能的改善,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。治疗应根据患者的个性化需要,考虑患者的年龄、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部位、是否有感染、对过去治疗的反应和经济状况

综合考虑。

作者: admin

为您推荐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0898-88881688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email@wangzhan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00-17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